百思通人文历史网
首页 > 中国历史 > 乾隆身世之谜汉女之后还是大臣之子

乾隆身世之谜汉女之后还是大臣之子

大小金川之役是清朝乾隆年间为了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地区叛乱,维护西南边疆稳定而进行的两次大规模战役。这场战役不仅位列乾隆帝的“十全武功”之二,而且因其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过程而备受瞩目。

大小金川之役的背景

大小金川位于四川省西北部,山高水险,藏族民众聚居。在明清更迭之际,金川部落首领乘机脱离明朝统治,形成割据势力。顺治十五年(1658年),瓦寺土司十五曲诩伸在清兵占领成都之战中率部归附,其后,杂谷、金川、木坪、明正、革布什咱、巴底等各土司也先后归附清朝,并接受清廷的封授及印信、号纸。

雍正元年(1723年),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被清廷授予安抚司职衔,势力逐渐壮大。他意图兼并小金川及邻近诸土司,于是乾隆初年,莎罗奔夺取了小金川泽旺的印信,并攻打明正土司(今康定)。这一举动引发了清廷的干涉,从而拉开了大小金川之役的序幕。

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

乾隆十二年(1747年),乾隆帝派张广泗和庆复进讨大金川,后派遣讷亲到四川督师。然而,清军久而无功,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,乾隆帝改派岳钟琪为总兵,讨伐金川。乾隆十四年(1749年),莎罗奔请降,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。

然而,此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。到18世纪60年代,金川局势再度紧张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,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会攻大金川,但小金川土司僧格桑(泽旺子)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(莎罗奔侄孙)联合反清。

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

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,清军在与金川叛军的交战中败绩,清廷将阿尔泰革职,派温福入川督师,向金川进兵,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,温福战死,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,增兵金川。

阿桂统领各地来援之精兵数万,采取分进合击、割裂围歼等战法,分兵三路进击。他亲率主力攻打小金川官寨美诺(今小金县城),同时明亮为南路,进攻美诺西翼门户僧格宗;丰伸额为西北路,攻宜喜,牵制大金川势力。经过多次血战,清军于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初取胜,历时五年、死伤逾万人、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。

战役的影响与意义

战后,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、美诺两直隶厅,并废除了两金川的土司制,设厅委官,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。大小金川之役不仅维护了清朝西南边疆的稳定,也体现了乾隆帝对于边疆治理的重视和决心。然而,这场战役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、7000万帑币,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新中国历史 张居正之死病逝...
在中国明代历史上,邹元标与张居正的关系堪称复杂多变。两人从最初的师生情谊,到后来因立场不同而成为政敌,这段历史充满了曲折与争议。 一、师生情谊的起点 ...
中国历史 康熙六下江南是...
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《鹿鼎记》中,韦小宝以其独特的性格和非凡的智慧,在官场中如鱼得水,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 一、心口不一,表里不一 韦小宝善于隐...
中国历史故事 左宝贵甲午战争...
在清朝末年的甲午战争中,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无畏的爱国将领,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。其中,左宝贵无疑是这些将领中的佼佼者。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...
中国历史地图集 崇祯帝为何处决...
魏忠贤,明朝末年的著名宦官,以其专权、排除异己的行为而广为人知。他在明熹宗时期极受宠信,被称为“九千九百岁”,权势滔天,甚至让人们“只知有忠贤,而不知有皇...

强力推荐